投注

当前位置: 投注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投注 联合中国科投注等单位发布灵长类衰老生物标志物系统框架

日期:2025-09-17 点击数: 来源:

近日,投注 、中国科投注动物研究所、中国科投注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Aging Biomarker ConsortiumABC)多位学者,全面总结了人类与非人灵长类在细胞、组织和个体水平上的衰老生物标志物,为理解、评估和干预衰老提供了多层次、系统性的科学框架。研究成果以“Biomarkers of ageing of humans and non-human primates”为题,于911日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杂志。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从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生物体层面的多层级变化,是许多人类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在全球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发展衰老的科学评估对于理解和干预衰老、促进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鉴于人类寿命较长且面临诸多伦理限制,非人灵长类因其与人类在遗传、生理等方面的高度相似性,成为研究衰老的理想模型。然而,目前对于灵长类衰老标志物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整合,这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衰老的深入理解,阻碍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1:灵长类衰老生物标志物概述

该论文首次从细胞、组织和个体三个层面系统梳理了人类和非人灵长类衰老过程中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图1),探讨了不同生物学背景及尺度下衰老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衰老评估与干预中的应用潜力,同时提出了“衰老标志物”(senomarker)、“衰老激活因子”(senoactivator)、“衰老抑制因子”(senorepressor)等全新概念,为深入理解衰老机制、度量衰老进程和开发衰老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细胞层面,文章覆盖了包括细胞周期停滞、基因组完整性丧失、端粒缩短、表观遗传不稳定性、核结构变化、线粒体功能障碍、溶酶体功能障碍、蛋白质稳态失衡、代谢失调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等过程涉及的衰老生物标志物;在组织层面,文章从功能、结构、细胞和分子水平分别阐述了皮肤、脑、脊髓、心血管系统、肺、肝、免疫系统、脂肪组织、肌肉、骨骼、肾脏和生殖系统等衰老的生物标志物;在个体层面,文章概述了常规衰老标志物和衰老时钟在灵长类衰老评估与干预中的应用,并进一步讨论了细胞、组织和个体水平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层级交叉(图2)。文章最后还指出了衰老标志物研究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推动建立衰老的科学评估体系,为干预衰老及相关疾病、促进健康老龄化奠定科学基础。

2:细胞、组织和个体水平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层级交叉

投注 武泽明教授(2024年以“唐敖庆”领军教授的身份全职引进投注 )为文章的第一作者,中国科投注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曲静研究员及中国科投注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是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集体协作的重要成果,首次提出了人类及非人灵长类衰老生物标志物的系统性框架,为该领域的基础探索与临床转化奠定了关键共识。

文章链接://doi.org/10.1038/s41580-025-00883-8